|
愚人節,你被整蠱了嗎?时间:2020-04-01 “愚人節”在法語中叫做Poisson d"avril,是“四月之魚”的意思,在一種說法中,起源于四百多年前的法國。 當時,按照舊歷法,人們會在4月1日互送禮物,以慶祝新年的到來。 1564年,當時的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新紀年法,即是以1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。這一舉動遭到了守舊派的強烈反對,他們仍然按照舊歷法行事。而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。 依照習俗,大家在舊歷新年互送食品。剛好這個時間又是封齋節快結束的時候,在封齋期期間基督教徒是不可以食用肉的,而魚卻是例外。所以,送假魚自然而然成為了改革派的嘲弄方式。他們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“四月傻瓜”或“上鉤的魚”。 久而久之,人們忘卻了故事的本源,在當天互相開玩笑逐漸成為法國的流行風俗。 英國有一個民間傳說,認為愚人節與一個名叫“哥譚鎮”的城鎮有關。傳說在13世紀有這樣一個傳統,凡是國王巡視過的道路都會收歸公共所有。哥譚鎮的民眾不愿失去他們的主干道,于是散布了謠言,希望能夠阻止國王的巡視。國王遂派遣消息官前去打探,消息官到達村鎮之后,發現滿街都是瘋傻之人。國王便放棄了巡視的計劃。于是愚人節便由紀念哥譚鎮鎮民的謊言而來。 相傳距人類始祖亞當之后約一千六百五十年間,上帝以洪水來毀滅世界,但僅留下亞當的第三個兒子慧德的后代諾亞,他以一條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。洪水稍退之后,諾亞便放出一只白鴿,想探求一塊洪水消退之后的陸地,因為這一天正好是四月一日。所以后人認為,在這一天去做一種毫無意義的事,就好像一只白鴿做了白工一樣,行為愚蠢,為“愚人節”之起源。 |